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样里,盛唐纹独具一格。因在唐代极为流行正规股票配资排名 ,所以又被称作唐代装饰纹样。
唐代时,经济、文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社会物质的极大充盈,促使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。在这一背景下,花卉图案大量出现在金银器、铜镜、玉器、瓷器、织锦、绢画等各类工艺品上。牡丹、芍药、菊花、月季、莲花、佛手、石榴、桃花、百合等花卉,凭借其深厚的美好寓意,成为备受青睐的装饰纹样。
起初,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标志性纹样是波状弯曲成 S 形、绵延不断的蔓草纹,也叫“卷草纹”,因盛行于唐代,亦被称为唐草纹。唐草纹的构图丰富多变,或繁或简,都尽显富丽华贵。这种纹样从隋唐时期一路走来,形象丰满且极具时代特色,是那个时期备受喜爱的装饰纹样。除唐草纹外,缠枝纹也较为突出,加上其他众多类别的装饰纹样,共同构成了“盛唐纹”的丰富体系。
唐代服饰装饰纹样:风格转变与多元呈现
唐代服饰的装饰纹样,展现了独特的时代风貌与审美倾向。
唐代服饰图案在创作观念上发生显著变化,摆脱了以往“天赋神授”的束缚,开始聚焦于现实生活中的花、草、鱼、虫。工匠们通过细致的写生,将这些自然元素融入服饰装饰之中。不过,传统的龙、凤图案因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,并未被时代浪潮所淹没。这一选择深受皇权神授思想影响,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皇权理念在服饰上的融合。这一时期的服饰图案设计,整体呈现出自由、丰满、肥壮的艺术风格,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展开剩余81%晚唐时期,服饰图案在精致细腻上更上一层楼。无论是花鸟服饰图案、边饰图案,还是团花服饰图案,都如同春日繁花般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竞相绽放。五代王建曾用“罗衫叶叶绣重重,金凤银鹅各一丛,每翩舞时分两向,太平万岁字当中”来描述当时的服饰盛景。如今,我们能通过敦煌石窟中被画工们精雕细琢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资料,一窥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的风采。唐代服饰的发展是全方位的,从鞋、帽、巾,到玉佩,再到发型、化妆、首饰等方面,都鲜明地体现出自由、丰满、华美、圆润的特点。
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,唐代服饰纹样融合多方面元素,实现了创新突破。它汲取了周代服饰图案设计的严谨、战国时期纹样的舒展、汉代纹样的明快以及魏晋纹样的飘逸,经过融合与升华,使服饰及服饰图案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。这些纹样的影响力延续至今,例如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,充分展现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所产生的独特魅力。
图源网络
在隋唐五代时期,普通民众的生活服装图案丰富多样,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:
(一)联珠团窠纹
其纹样基本以平排连续的圆形构成作用性骨骼,圆周用联珠作边饰,圆心部位装饰鸟或兽纹,圆外空间则饰有四向放射的宝相纹。这种纹样形式受到波斯萨珊王朝(公元 226 年至 640 年)文化的影响,同时因其美观实用,很可能是当时深受外销市场欢迎的花样。它在北朝时期初露端倪,到唐代中期盛行一时。
(二)宝相花纹
把盛开的花朵、花瓣、含苞待放的花骨朵、花的蓓蕾以及叶子等自然元素,依据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,形成了这一独具特色的装饰花纹。其灵感的来源,既包括金属珠宝镶嵌工艺所带来的工艺美感,也源于多种花卉的自然形态之美。
(三)瑞锦纹
由雪花的自然形态演化而来,经过加工处理,形成了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,“瑞雪兆丰年”的美好寓意蕴含其中,体现了人们对丰收富足的殷切期盼。
(四)散点式小簇花、小朵花
以花叶的自然形状为基础,制作成对称形的小簇花,采用散点排列方式。这种装饰手法在盛唐时期较为流行,为服饰增添了一份精致与灵动之感。
(五)穿枝花
以波状线结构为依托,将花、花苞、枝叶、藤蔓等元素巧妙组合,形成了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。这种纹样在唐、宋、明、清时期广泛流行,也被称为唐草纹,其多变的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(六)鸟衔花草纹
装饰图案中,鸾凤、孔雀、大雁、鹦鹉等禽鸟形象常见,它们嘴里衔着瑞草、璎珞、同心百结、花枝等。禽鸟姿态各异,有的展翅飞翔,有的悠闲栖息于枝头,为服饰增添了灵动的气息。
(七)狩猎纹
呈现形式分为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,生动地展现出唐代狩猎活动的场景,充满了阳刚和力量。
(八)几何纹
包含龟甲、双距、方棋、双胜、盘绦、如意等多种形式。隋唐时期的几何纹样造型饱满,主纹突出,地部疏朗,常见对称构图,色彩明快。到五代时期,几何纹样逐渐向写实细腻的方向发展。例如孟蜀时期成都蜀锦中的一些花式名称,如长安竹、天下乐、雕团、宜男、宝界地、方胜、狮团、象眼、八搭韵、铁梗襄荷等,在宋代依然流行,并对明清时期的织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唐代玉饰装饰纹样:自然形态的艺术演绎
唐代器物上的纹样独具特色,不少作品凭借独特的花纹被人们所熟知。
(一)龙纹
在唐代,龙纹常用来表现云朵,常见于刻碑、金银器、玉器等器物上。常见的龙纹主要有两类,一类多齿骨朵云,云头形似“凸”字,带有一种稳重的气势,云头后有条状的云尾;另一类云头似“品”字,同样带有云尾。前一类云纹的云头边沿呈波齿状,后一类云头边沿则较为平滑,云头中部凸出的部分呈梯形,其上刻有细密的阴刻线,唐代某些玉雕动物的尾部也呈现出类似样式。
(二)云纹
唐代有不少带有龙纹的玉饰,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龙纹玉璧是典型代表。这类龙纹造型独特,通常头部细长,上颚长而尖,端部微微上翘,龙身类似铊身但相对较短。有学者认为唐代龙纹多为直身少盘旋,但从河南陕县出土的唐代嵌螺钢铜镜上的龙纹来看,唐代盘身龙纹运用得相当成熟。
(三)兽面纹
兽面纹是古代器物装饰中常见的纹样,其结构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。目前,经确认的明确属于唐代的兽面纹玉器数量不多,仅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器物中发现了一对玉锡。这对玉锡开口处嵌有相对的金兽面,这一金兽面清晰地展现出唐代兽面纹的典型特征,其形状介于汉代兽面与宋代仿古兽面之间,整体呈祀(此处应存疑)形,阔嘴大张,有整齐的排牙,如意形鼻,重眉部分有较长的阴线纹。这一样式对于识别唐代玉雕动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(四)花、鸟纹
在唐代的玉器以及其他工艺品中,花鸟纹较为常见。从齐国太夫人墓出土的器物来看,花鸟纹是重要的装饰元素。花叶纹的种类繁多,牡丹花、多瓣团花、荷花、野菊花等花卉在玉饰中展现各自的风姿。一些花瓣呈圆形且微微内凹,边缘饰有短密的细阴刻线,花蕊表现多样,或呈桃状,或为椭圆形并饰有网络纹,或为三角形并带有细阴线,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。花叶方面,大尖叶较多,常以相叠的“人”字形排列,叶中心有锥形梗,边缘有细密的短阴线,有些花叶形状似银杏叶般紧密排列,也有些大花叶尖部呈旋状。唐代器物上的卷草纹装饰也别具特色,以西安市曲江池玉记盒为代表。卷草纹的每个单元都由头部和尾部组成,头部有一大一小两枚,分别向两侧卷曲,尾部呈“S”形,头部两枝间常饰有花蕊形图案。唐代的鸟纹在之前已有介绍,鸟眼形状有三角形、小圆环形、核形等多种,鸟翅宽而短,翅尖部分或前翘,或指向身后。鸟翅和鸟尾都有细密的阴刻线装饰,使鸟的形象更加生动。
(五)螭纹
螭纹在中国玉器装饰纹样中颇为常见,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,历代螭纹造型各有特点。目前,在唐代遗址中尚未发现螭纹器物出土,因此不能断言唐代未使用螭纹。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螭纹佩,雕刻精细,螭纹的眉部较为突出,且带有细密的阴刻线。这件作品曾被部分学者鉴定为唐代,但还需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其时代特征。此外,唐代织锦中出现过犀牛图案正规股票配资排名 ,《古玉精英》一书录有一件白玉犀牛,其造型与唐代织锦上的犀牛图案相似,标注为唐代,这也为研究唐代纹样提供了线索 。
发布于:四川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十大排名_十大合法配资_十大正规配资平台观点